常见问题
如何理解和把握经济新常态?
中国环境报: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增长阶段转换期,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期,这是经济增长的新常态。经济新常态有哪些主要特征?
李佐军: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中央领导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可以预见,将之上升到经济战略的高度,势必对中国未来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严格说来,目前的中国经济尚属于非常态经济,并非已处于新常态,而是处于向新常态过渡的过程中。目前更准确的阶段判断是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时期,只有当度过这一时期后,经济才进入新常态时期。全面改革是推进经济向新常态过渡的基本途径。
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经济增速适度,与潜在经济增长率相适应,具有可持续性;二是经济结构优化,第三产业、高附加值产业、绿色低碳产业比重稳步提高;三是经济质量较高,经济动力主要来自生产率的提高;四是经济制度环境有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日益发挥决定性作用。
经济新常态是一个含义丰富、具有深意的重要表述。我认为,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最核心的是对经济增速下滑不必过分惊慌,要认清其必然性,要在尊重规律中顺势而为,不要动辄进行过度干预。未来的政策不应频繁变动,而应保持相对稳定,给企业和社会稳定的预期。
中国环境报:在向经济新常态过渡时期,您认为环保将迎来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李佐军:我们先来谈谈机遇。经济下行在给环保或节能减排政策的贯彻执行增添了复杂变数的同时,也有利好的一面。例如,因为经济增速有所下降,能源需求增速减缓,客观上减轻了环保或减排的压力。另外,产业转型与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逐渐形成共识,这是推进环保或节能减排的一个很大动力。并且新常态意味着经济结构调整,高附加值产业、绿色低碳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提高,这也有利于环境保护。
至于挑战,经济下行意味着政府的政绩减少,财政收入减少,就业压力加大,社会维稳压力加大,金融风险加大,这会导致环保的投入减少。具体的挑战还有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因为中国产业链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加之能源利用效率较低,导致比较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产业转型升级在目前的情况下任务艰巨,且更显艰难。
节能减排推进艰难,源自多年来形成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已形成了一定的路径依赖。要转变这种发展模式,必然会触及既得利益,因此阻力很大。在经济下行阶段,地方政府为了稳增长,在原有地方财政收入来源减少的现实压力下,难免会将节能环保工作放在次要位置上,同时企业因逐利的本性,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也可能放松节能减排。
中国环境报: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政府和企业资金捉襟见肘,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环境问题?
李佐军:在经济下行的阶段,企业面临的冲击比较大,因为市场需求减少、订单减少,导致效益下降,尤其是“三高”行业、低附加值产业、产能过剩产业中的中小企业则更是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这时,许多企业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是要生存还是要环保?由于市场需求下降压力很大,而环保又需要投入,这会导致很多企业从维护自身生存出发,减少环保投入,甚至增加偷排。
2014年我国仍然面临较大的资源环境压力。尽管我们已采取了“向污染宣战”等一系列环境保护战略和举措,但由于环境问题积重难返,加之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真正有利于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因此环保压力还在持续加大。
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1
- 上一篇:沼气工程的意义
- 下一篇:我国污泥处理处置投资规模有望达360亿